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,首次通过“济南一号”量子微纳卫星与可移动地面站,在单次卫星过境期间实现实时生成100万比特安全密钥,并完成中非间相隔12900公里的图像数据“一次一密”加密传输。相较2016年“墨子号”实验,本次技术突破将密钥生成效率提升近千倍,地面站重量从13吨压缩至100公斤,卫星载荷仅23公斤,大幅降低部署成本。潘建伟院士指出,该成果为构建覆盖全球的“量子星座”网络奠定基础,标志着我国量子通信技术从实验验证迈入规模化应用。
中国电信:量子密信用户规模突破500万户,建成覆盖全国的天地一体量子通信网络,并推出全球首个超量融合的“天衍”量子计算云平台,探索量子技术在气象、化学等领域的实用化。
本次技术突破被《自然》期刊审稿人评价为“技术上令人钦佩的成就”。量子密钥的“不可破解”特性正重构全球信息安全体系:
量子微纳卫星组网、地面设备小型化及抗量子算法融合技术的成熟,量子密钥分发将加速渗透至智慧城市、工业互联网等领域。工信部已明确将量子科技列为未来产业核心,预计到2030年,我国量子通信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,成为全球信息安全技术的主导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