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,传统公钥加密体系面临被破解的潜在威胁。量子密钥分发(QKD)技术基于量子力学不可克隆原理与测不准原理,可在通信双方生成“一次一密”的量子密钥,任何窃听行为都会导致量子态坍缩并被立即察觉。这一特性使其成为目前唯一被严格数学证明的无条件安全通信方式。
合肥示范网采用自主可控的“星地一体”架构,在300平方公里城区内实现政务、金融、能源等8大关键场景的量子密钥按需调度,密钥生成速率达到国际领先的10kbps,误码率低于0.1%。项目负责人潘建伟院士表示:“我们首次验证了QKD技术与经典光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能力,单光纤可同时传输量子信号与100Gbps经典数据,组网成本下降60%。”
示范网已接入合肥市应急指挥中心、江淮汽车智慧工厂及徽商银行数据中心。在金融领域,徽商银行首次实现核心机房与同城灾备中心间的量子加密传输,密钥生成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20倍;工业互联网场景中,江淮汽车通过量子加密实现了毫秒级响应的设备远程控制,为智能工厂筑牢安全防线。
据国际权威机构Market Research Future预测,全球量子保密通信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120亿美元。我国已将量子通信纳入新基建重点工程,北京、上海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量子骨干网建设已进入招标阶段。国盾量子CEO透露:“我们正研发小型化量子密钥生成终端,计划2024年推出首款支持手机端的量子安全SIM卡。”
“这不仅是技术突破,更是安全范式的革新。”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委员会专家李明指出,“量子密钥分发使通信安全从依赖数学难题的‘盾’升级为基于物理定律的‘盾’,在国防、金融等高敏领域具有战略价值。”
目前,欧美多国正加速量子通信布局。欧盟“量子旗舰计划”投入10亿欧元建设跨国QKD网络,美国NIST于2023年7月发布后量子密码迁移指南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报告显示,我国在量子通信专利数量、标准制定等方面已占据全球45%的份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