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国内外科研团队,近日在国际权威期刊《自然》发表研究成果,宣布成功构建全球首条跨越1.29万公里的星地量子通信链路,实现中国与南非之间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与加密数据传输。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实用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,为构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基础。
本次实验采用自主研发的“微纳量子卫星”与小型化、可移动地面站协同工作,单次卫星过境即可生成超100万比特的安全密钥。相较于传统设备,新型地面站体积缩小90%,成本降低至1/10,且能在8分钟内完成光子捕获、解码和密钥生成全流程。
量子密钥分发设备(QKD)突破单光子探测器等“卡脖子”技术,国产化率超95%,并成功应用于政务、金融等高安全需求领域。公司副总裁唐世彪表示:“量子通信不仅是技术革命,更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。”
根据国家“十四五”量子科技发展规划,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建成覆盖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。目前,北京密云、青海德令哈等地已建成多个量子地面站,与“墨子号”“济南一号”等卫星形成天地一体化试验网,未来将拓展至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。